您当前的位置:热点 > >正文
穿越地下“迷宫” ——中交四航局湖南衡阳市中心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湘江北路顶管首开段顺利贯通

时间:2023-03-27 16:04:25   来源:中国水运网


(资料图)

近日,随着顶管机机头破土而出,中交四航局湖南衡阳市中心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湘江北路顶管首开段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

衡阳市中心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是中交四航局牵头联合体实施的市政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实现衡阳市雨污水彻底分流,实现基本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空白区,对提升和改善衡阳城市水环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远意义。

衡阳老城区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如同大大小小的动脉,复杂程度堪比“迷宫”。而衡阳雨污分流项目施工范围就已覆盖4个老城区,承担新建雨水管194公里、污水管53公里的任务,想要顺利穿越“地下迷宫”,搭建城市“动脉”绝非易事。

地下管网“诊断”就先给项目来了一个“下马威”。在前期对现状管道的埋深、管径等进行测量时,项目起初采用竖向管道测量法,即利用塔尺伸至管底、管顶,做两次测量差值,得出管道内径值。然而,由于老城区地下管道为雨污合流制,积淤管道多,井内光线昏暗,检测结果时常出现误差。“如果全都采用作业人员下井测量,不仅耗费时间长,难以保证进度,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项目负责人袁就生皱着眉头说道。

傍晚时分,项目青年创新工作室抓住这一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如果有一种装置伸入管道内,通过伸展对管道直径进行水平测量就好了!”“这不就利用直径是圆的最长弦的原理么?”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成员们逐渐明晰了思路,决定结合现场管道特点自主研发一套新型测量装置。经过近两个月的摸索,十余次的修改,团队成员动手组装了设备模型,搭载可伸缩杆、电动推杆、红外测量仪、测量装置、数显模块等部件。众人期待中,新型测量仪迎来了第一次大考。只见可伸缩杆缓缓伸入管道井内,液压装置启动后,两个推力杆向外伸出,带动定位轮贴管道内壁滚动,到达直径位置时,感应片压力达最大值,此时,启动激光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显模块。经过反复实验,测量值与管道内径实际偏差在1厘米以内,满足设计需要,测量难题迎刃而解。

然而,地下管线保护问题接踵而至。摸清地下脉络,是进行顶管施工的先决条件。顶管施工是一种在不开挖或者少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埋设管道的施工技术,如同在地下搭建“大动脉”。项目顶管施工距离总长达21公里,部分路段管径达3米,是迄今为止衡阳最大管径的顶管工程之一。一旦出现不明管线或顶管顶进方向偏离现象,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保障“大动脉”安全、通畅,项目对沿线管线进行详细排查,组织地勘队伍进行钻探,对照现场与图纸资料互相校核验证。勘查过程中,几条产权单位不明的管线成了“黑户”,无管线单位认领,一时间进度停滞不前,陷入瓶颈。“这些管线表面看起来比其他管线更新,是不是后期临时增设的呢?”袁就生经过多番观察,提出了疑问。项目团队沿着管线的走向对周边的居民走访后得知,由于该路段地势低,易发生内涝,于是增加了一段临时管道,接通到雨水管网,缓解排水压力。摸排清楚情况后,项目团队对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国防电缆等一一进行了转移和保护。顶管机得以全速前进,最终成功闯关破土。

方法用对,事半功倍。目前,项目已成功穿越数十道“地下迷宫”,完成管网建设约51公里。

标签:

精心推荐